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位置:七考网 > 校园 > 招生 > 自主招生“潜规则”里的秘密 日常成绩不可小觑  正文

自主招生“潜规则”里的秘密 日常成绩不可小觑

2019-02-22 15:56:35来源:浩天教育

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达到83.7万人,通过初审的人数为15.3万,通过率仅为18%,有专家预测2019年报名人数将超过百万,而受到教育部政策影响,今年各校在初审阶段会更加严格的审核,初审通过率会再创新低。

一、报名申请材料的准备?

温馨提示:考生及家长千万不要等到高校简章出来后再去准备相关材料,应该是提前准备,不然家长们将无暇以顾!根据以往高校简章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基本信息表(包括中学基本信息);

2.一寸电子照片;

3.考生身份证;

4.高中三年每学期期末成绩;

5.学业水平成绩;

6.自荐信;

7.高中期间获奖证书;

8.高中参与的社会实践;

9.发表过的论文或专利证书;

10.推荐信(不是必须的,根据自身来定义)。

二、“潜规则”里的秘密

自招简章里除了表述明确的“明规则”外,其实还暗藏很多“潜规则”,如果没有真正读懂这些“潜规则”,那通过初审将难上加难。

1、“非必要”其实很“必要”

一些高校的简章中会将“所获奖项”列为非必要材料或对奖项没有明确的要求,一些考生就认为奖项并没有那么重要,这是大错特错的,这些“非必要”或“标准模糊”的奖项材料恰恰是高校筛选考生“简历”最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现如今对学生各种素质的考核中,除高考外,当属由中科协主管的五大学科竞赛和一些科创竞赛最为官方,最能反映学生的特长与素质,而且有完善的量化标准,所以拥有这类奖项的考生在参加自招时万不可藏拙。

2、日常成绩不可小觑

很多获得竞赛奖项的考生就不太在意日常校内考试的成绩,可殊不知竞赛奖项虽然是报考自招的“利器”,但历年自主招生都是全国竞赛高手的聚集地,平常各校的“竞赛大神”可能在自招时“一抓一大把”。这个时候握有相同奖项考生们的高中阶段日常的成绩就成为了高校筛选人才的主要参考依据。

自主招生报名人数逐年增长,优质生源增加,导致自招初审门槛水涨船高,很多家长反应,北航2018自主招生中,连很多“省一”选手都在初审被刷。

3、自荐信要去“妖魔化”

自荐信/自我陈述的写作是很多考生都会踩到的“坑”,有些人认为自荐信只是单纯的“减分项”,写好了不加分写不好就减分,而有些人又过分鼓吹自荐信的作用,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失公允。

自荐信作为考生提交材料中唯一自由发挥的材料,可以真实展现考生对于自身学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和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表述,这两点也恰恰是高校最重视的素质。同时自荐信也是展示考生个性的机会,更是高校区分单纯的“应试型”考生和真正具有创新潜质人才的主要依据。

相关内容: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