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位置:七考网 > 校园 > 招生 > 自主招生通过初审,真正的考验才刚来临!  正文

自主招生通过初审,真正的考验才刚来临!

2018-12-27 15:01:38来源:搜狐

2018年余额只剩5天了!这也预示着距离自招报名已经不足3个月,各位考生的自招材料准备如何了呢?

自主招生作为考生进入名校的保障,近几年愈发受到学生与家长的热捧。

据2018年数据,全国自主招生报名人数高达83.7万人次,相较2017年增长了20多万人。但在自主招生形势走高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因为自招形式有别于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导致在招考过程中,有很多考生都稀里糊涂的就被刷掉,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败”在了哪里。那究竟怎样才能笑到最后呢?下面就跟一起来看看参加自主招生,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一、从报名开始,不要掉以轻心

2018年全国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达88.3万人,而通过初审的仅为15.3万人,通过率约为17.3%。也就是说超过八成的考生连自主招生的门都没有摸到就打了酱油。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一些考生对于报名材料不够重视,准备的不充分。

自主招生的意义就在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所以在提交报名材料这一关,考生就应该拿出过硬的材料来向目标高校证明自己具备过人的特质,如果没有材料证明,或者奖项证书不过硬,那就非常容易被对方忽略掉了。

以上报名材料中,值得注意的是: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这一项非常重要,甚至很多院校将这一项证明材料作为初审的首要考量标准。那么那些奖项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获得目标院校的肯定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讲这部分。

一般来讲,各奖项包括:五大学科竞赛、科创类大赛、作文、英语类竞赛、论文专利、社会实践等。

1.五大学科竞赛中,国家级奖项获得者历来是顶尖高校争抢的对象,而省一获得者基本上报考其他985院校也问题不大。而超过三分之二的自招院校都要求考生要有省二以上的获奖经历,至于双省三的条件,相当于一些高校给没有省二奖项的优秀考生的多一个机会。

随着自主招生热度持续走高,各院校招生门槛也随之上升。省三奖项在各高校中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低,不过目前仍有约四分之一的高校并没有严格的把门槛限制在省三之上,只要考生自身实力过硬,也未尝不可一试。

2.目前有60%以上高校都认可科技创新奖项,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等。另外,华中科技大、西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西北农林科技大等院校也认可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奖项。

相对于五大学科竞赛,科创类奖项需要国家级及以上才更有竞争力,考生报考时需要做更详尽的规划。

3. 受到冷落的文科赛事:新概念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叶圣陶杯、北大培文杯、创新英语、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等都属于高校认可范围。但2018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虽然对人文类竞赛奖项等级有说明,但对具体赛事却少有提及,往年的主流文科类赛事也逐渐降温。

4. 目前自主招生初审阶段,各高校注重的还是学生竞赛奖项之类的“硬实力”,而论文专利、社会实践类的由于正规化程度和监管问题,实际上更像是为考生锦上添花的“软实力”。话虽如此,但考生的综合成绩、单科成绩有突出的地方,也是可以作为自主招生申报条件的。哈工大2018年自主招生简章中就标明:高中阶段历次期末考试中英语学科年级排名至少有一次达到全校前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报名条件第1条规定:高中阶段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任意一门课程各学期期末考试单科成绩均位于年级前5%者。当然,提供成绩达标的证明越多,竞争力也就越强。

所以要想在初审环节突围而出,各位考生还须在自己实力上多下功夫。

此外,报名材料中另一个应该注意的关键点就是自荐信。如果说各类获奖证书是“内功”,那么自荐信就更像是“外功”:优秀的自荐信会让考生在实力相近的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而优秀的自荐信是什么样的呢?好的自荐信应该以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为依据,内容真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能很好地描述出个人创新潜质、证明成绩与经历以及阐述对自身未来规划等等方面。要注意的就是应该着重叙述事实,用实例代替形容词。

二、通过初审,真正的考验才刚来临

通过了目标院校的初审,就好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全身而过的固然不易,但通过了初审的同学也不要沾沾自喜,因为更加严酷的考验还在后面——校考。

根据2018年自主招生校考通过率排行榜数据:云南大学校考通过率最高,达到了79.59%,而兰州大学虽然有11443名考生通过了初审,但校考通过率仅有3.22%。

校考的局面如此惨烈,一方面是由于各高校选拔策略的不同(初审易校考难/初审难校考易),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各高校在自主招生校考中对于考生考察的多样性和难度。

自主招生与传统高考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自招更侧重考察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极限,以此来判断考生日常的学习能力。所以各院校校考题目虽难易有别,但基本都达到了奥赛初赛的水平以上,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另外面试考核形式也丰富多样: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等等,内容更时常出人意料。

下面这些被大众奉为“奇葩”的考题,都是历年各校自招面试的真题。当考生校考时真遇到这类考题,那么该如何是好呢?

其实,所谓“奇葩”考题都是有针对性的在考察学生的某方面特质,在充分了解了考察的目的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那么即使面对的题目再“奇葩”,考生也必然会从容应答。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自招校考中,考察的是哪些方面吧。

1. 个人基本情况考察: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日常知识储备,常常根据考生申报材料或自荐信内容出题(如特长、潜力、兴趣)。如果考生的申报材料皆情况属实,那只需从容应对即可。

2. 考察对所报院校、专业的了解:学校的历史、校训、专业选择、人生规划都是这类题型中的常考试题。这类题目也很容易应对,只要考生具有良好的思维逻辑,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所报考的院校及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即可轻松过关。

3. 基础知识考察:虽然有些题目会让人觉得“奇葩”,但其实这类题目考察的依旧是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只要考生日常学习中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足够扎实,理解的透彻,这类题目也能轻松应对。

4. 思维能力考察:这类考题常常伴随着基础知识考察,进而衍生为我们所看到的“奇葩考题”考官可能会结合时事或古典名著提出一些辩论或是开放性问题,以此来考察考生的思维灵敏度和随机应变能力。遇到这种类型题目,千万不要慌张,因为这类的题目通常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所以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思路,坚持观点。切记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5. 创新精神考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判别究竟是优秀人才还是精英人才的重要标志,也是各高校考察的要点。考官想知道的是学生真实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或传统意义的“标准答案”,更不是毫无根据的“感兴趣”或毫不自谦的“我适合”。

总而言之,只要考生在日常注重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再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参加考试的时候调整好心态,辨明题目的考察意图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作答,那么通过校考必然会更有把握。

三、高考结束,但也是开始

自主招生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其作用体现无处不在。现行自主招生考试时间紧接在高考之后,这本就是对考生计划、统筹能力的一次考验。短时间内接连两次高水准高压力的考试,使得考生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不得不做好严谨的备考计划并严格执行,而且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最佳状态。如果没有严谨的计划或者没有严格按照自己既定的计划执行,在备考过程中必然会顾此失彼。

自主招生被誉为名校的保障,被很多人误以为是条捷径。其实这条路的终点虽然是名校的保障,但走在路上所要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是旁观者所不得而知的。所以希望大家能调整好心态,积极备战,在自主招生这条路上笑到最后。

相关内容:自主招生

同类文章